扬正气不畏强暴 守节操宁可辞官
一一东汉越嶲太守冯颢
作者:邹开歧
冯颢,字叔军,东汉郪县人。
民间有句口头语:“从小看大”。冯颢少年时,勤奋好学,拜广汉郡杨仲桓为师,被杨仲桓称其为得意门生。
学海无涯,艺无止境。冯颢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,相继又拜蜀郡张光超、东平虞叔雅研读经学,继续深造。
东汉顺帝年间,冯颢被任命为成都县令。
堪称饱学之士的冯颢,将倡导办学作为他上任的第一件大事。凡人口集中之地,都兴办学馆,传习儒经。入学者达800人之众。
倡导办学的同时,冯颢特别重视农垦。这才是所有人的衣食饭碗,保社稷,稳江山,定民心,包括繁衍子孙后代,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。在冯颢的布署和督办下,扩建都江堰工程,新开垦稻田100顷,一个成都县就新增户口8000人。
早在1800多年前,咱们三台人就将“耕、读"二字放在了安生立命的第一位,为后来的“耕读传家”奠定了基础。
身为蜀郡太守、文帝刘渊堂祖父的刘宣,不遵守律令,冯颢毫不客气地上书参奏。让他猛然警醒,仕途为官,做了诸多好事,也不能一时疏忽,让一生清白留下污点。
冯颢因政绩突出,升任越巂郡太守。
(越西县古称越嶲,属凉山州自治区)
越巂郡,治所在邛都县〈今四川西昌东南),辖境相当于今天云南丽江及绥江两县间金沙江以东,以西的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、石棉、甘洛、雷波以南地区。这是一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,人口分散的多民族杂居之地。冯颢到任后,骑在马背上,游走于波峰浪谷之间,让这一片常有匪盗出没,民族纠纷不断的土地很快得到治理,受到官民的广泛赞誉。

(越西全景)
冯颢在越巂打开了局面,正准备上奏朝庭,实施他的第二步,让越巂人自己过上好日子,对朝庭有贡献的宏图大志时,怎么也没想到,冯颢的作为,居然得罪了当朝大将军梁翼。
梁翼何许人也?
后汉和前汉一样,建立了厐大的国家政权机构,这就必然要供养大量的官吏。当时还没有出现科举制,即由地方考察,向上推荐。结果是,达官贵人之家,累世被选。便形成了门阀,这些门阀又垄断了官史的选举。举的孝廉,往往是不孝子孙;举的秀才,往往学识浅簿。曾有歌谣唱道:“举秀才,不知书,举孝廉,父别居……”。
事实正如歌谣所唱,把生父赶出门外的湖北沙市人胡广,居然举为孝廉当了尚书。另一位,小时候得气管炎,缩脖,两肩上耸,说话结巴的梁翼,因其妹梁妠入宫当了贵人,也被举为秀才委以重任。永和元年,拜为河南伊。其父大将军梁商死后,按当时礼教,应守孝三年,且守丧期不能作官。梁翼却让梁皇后讨得顺帝欢喜,将自己封为大将军。
梁翼又是一位贪婪、阴险、手段毒辣的家伙,视冯颢的正直挡了他升官发财之路。想方设法为冯颢设障碍,造是非。
不畏强权的冯颢,依然实施一系列利国利民的良策,服务于越巂民众。怎奈梁翼从中作崇,将越嶲的真情实况践踏于宫庭之外。其目的,是要冯颢与他为伍。
冯颢为了守住节操,远离是非,毅然辞官回乡隐居,潜心硏读经书。著有《刺奢说》和《易章记》传于后世。